清徐徐沟闹元宵,张氏非遗绽华光
公益在线太原讯(记录者 范继东)2025年2月9日,新春佳节的热烈氛围中,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东南坊村广场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 活动由山西徐沟张氏民间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太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太原市群众文化学会协办,为当地百姓和游客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 “南庄的火、大谷的灯,徐沟的背铁棍爱煞人”,这句在山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展现了徐沟背铁棍的独特艺术魅力。 作为华夏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徐沟背铁棍在三晋大地久负盛名。2006 年,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 年 11 月,民俗清徐徐沟背铁棍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了山西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清徐徐沟 “背铁棍”,又称 “抬阁”“走阁”,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的表演形式独特,由一人背后竖一根铁棍,上面举着一位化妆演员,随着背铁棍演员的步伐起伏,铁棍上的演员仿佛凌空起舞,灵动飘逸。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多种元素,表演中既有绘声绘色的戏剧情节,又有惊险玄妙的杂技造型,还有优美动人的舞蹈美姿,令人目不暇接,深受大众喜爱。 徐沟背铁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最初它是农民们祈雨谢恩的一种仪式。当时,靠天吃饭的农民对雨水的渴望极为强烈,遇到大旱时便会上庙求神祈雨。若得雨,便会抬神游行,以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在抬神的队伍中,人们会抬上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作为侍神的童男童女,这便是 “抬阁”,也就是背铁棍的前身 。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背铁棍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群体舞,有 “无言的戏剧”“空中舞蹈” 和 “流动杂技” 之称。东南坊作为背铁棍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鼻祖是清代徐沟县四大富族之一的乡绅张联辉,因排行老六,人称张老六。张老六在河南做生意时,将家乡的背铁棍带到了周口、水寨等地,使其在当地受到广泛喜爱,进一步扩大了这一艺术表演的影响力。如今,张联辉的第六代嫡孙张二宝,现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太原徐沟张氏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受父辈影响,张二宝从小就对背铁棍情有独钟,并经过多年努力,成立了背铁棍艺术表演团。 本文来源:公益在线责任编辑: |
最新内容
- 健康零距离!这场公益义诊,温暖又贴心
- “青少年足踝健康公益行动”在江苏启动
- “体惠蓉城 世运有你”——锦水苑社区运动节圆满落幕
- “小井盖”绘“大文明”共筑多彩社区
- 辽宁分公司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党建力量”主题党日活动
- 助力旅发·行走的思政课——以脚步丈量家乡 用实践书写热爱
- 任丘第六届梨花节文化艺术节开幕
- 佳木斯市向阳区立新教育集团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
- 万柏林区:“四方融合”齐动员 文明养犬树新风 志愿服务活动
- “为爱前行,让爱无缺——预防出生缺陷公益活动齐齐哈尔站”启动
- 爱心奉献志愿者服务中心清明节祭扫活动圆满举行
- 南马镇社志中心“学雷锋”活动:童心绘就温暖三月天
- 科技惠农助春耕 共谋产业助振兴
- 激发下一代的科学梦想与热情“索尼探梦科普万里行”来到河北
- 闻喜县“爱心妈妈”座谈会暨工作总结交流会
- “五社联动”赋能非遗太极拳盘锦社区掀起健康文化新热潮
- “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清徐”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
- 粮源路社区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宣讲活动